农行普惠金融,如何做到规模最大、质量更优
- 2025-09-09 浏览:45
在构建“多层次、广覆盖、差异化、可持续”普惠金融机构体系的过程中,国有大行凭借强大的综合金融实力、网点布局与科技能力,发挥着领头雁作用。
这一趋势,在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:2025年上半年,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达到45%,接近行业半壁江山,并且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势头,彰显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。
与此同时,在大型商业银行内部,普惠金融行业格局也在重塑。一季度末,农业银行监管口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跃居银行业首位,达3.74万亿元,成为供给总量最大、客户覆盖最广、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的普惠金融领军银行。
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普惠金融赛道上,农行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,又如何以数字化创新重塑普惠金融生态?其战略布局与领跑逻辑值得深度解析。
01硬核实力:业务规模、覆盖面与资产质量全面领跑
千千万万个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户,是支撑经济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,普惠金融既是银行业回归本源、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突破口,也是挖掘增量市场、培育长期客户的战略赛道。
而从行业实践的标杆案例看,农行的普惠金融表现恰好印证了这一战略价值:无论是普惠金融贷款余额、年度增量,还是服务客户规模、资产质量等核心指标,农行均居同业前列。这组数据背后,绝非简单的“规模领先”,更折射出其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并重的定力。
一方面,农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,以便民、惠民、利民为出发点,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温度、广度、深度,实现了供给总量最大与客户覆盖最广的双重突破。
在服务广度上,信贷支持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户等普惠小微群体510万户,比年初增加51万户。上述各项关键指标均位居同业首位,充分体现了农行在普惠金融供给端的优势。
另一方面,农行充分发挥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,探索了一条普惠金融业务“又普又惠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,在提供最大规模的普惠金融信贷供给的同时,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,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在四大行中处于最优水平。
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,农行进一步加大减费让利力度,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年化收益率3.18%,比年初下降0.26个百分点。同时,坚持量价平衡,不搞“内卷式”竞争,不打价格战,确保可持续发展。
站在当下,普惠金融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。
我国普惠金融市场仍是一片蓝海,潜力巨大。目前,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,已经覆盖了约1/3经营主体,切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,实现雪中送炭、服务民生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、普惠性的金融需求。
不过,也要认识到,如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力度、扩大服务广度、实现可持续发展,从而确保业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,始终是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在此背景下,农行普惠金融成功探索出一条长期可持续道路:在扩大服务覆盖面的同时,又严控风险,形成了城乡融合、数字赋能、专营专管、线上线下协同的国有大行普惠金融发展模式。
02底色鲜明:深耕“三农”普惠,践行金融人民性
面对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现状,普惠金融如何找好差异化破局方向?
“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发挥主力军作用,立足自身特点制定普惠金融战略,明确普惠金融业务边界,发挥创新引领作用,加大对科技和创新型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的支持。”2025年6月发布的《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给行业未来指明了方向,这也正是农行普惠金融的成功密码。
首先,与生俱来的普惠和“三农”底色,使农行成为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与先行者。农行将“三农”普惠列为“十四五”期间全行三大战略之首,建立了横跨城乡、独具特色的“三农金融事业部+普惠金融事业部”双轮驱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,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、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农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全部县域都设有网点的商业银行,深入开展“惠农通”工程,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,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。目前,农行超五成普惠贷款投向县域农村、切实做到惠农支农。
其次,农行充分发挥城乡协同优势,以线上线下融合破解资源错配难题。农行充分发挥2.2万多个网点的作用,推动集中作业、集约风控、线上线下协同等流程再造和优化,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县、每个乡甚至每个村,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。
再者,农行聚焦重点领域需求,以全周期陪伴服务激活实体经济活力。针对小微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痛点,农行聚焦推动乡村振兴、扩大内需、提振消费、民营经济等领域合理融资需求,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。
03内生动力充足:专营机制+数字赋能
在新时期,小微企业融资面临新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。比如,缺乏合格抵押物、经营状况下滑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加大;银行利息外的其他融资费用相对较高;线下信贷产品流程繁琐等,需要银行业探索新举措、新打法。
着眼于普惠金融新的痛点,农行加大服务模式创新,构建了高效的普惠金融专营机制,并借助数字化的力量,有效激发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。
其一,完善经营机制,提升普惠金融专业服务能力。作为国内最早对普惠金融实施专业化管理、数字化经营的商业银行之一,农行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“五专机制”,深化普惠金融服务特色专营机构建设,不断完善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、会贷”长效机制。
具体而言,一是建立差异化的“三农”普惠信贷政策制度体系,设立“三农”和普惠产品创新基地,鼓励开展区域性特色产品创新;二是对“三农”和普惠金融业务实施专项考核,引导分支行因地制宜做好“三农”普惠金融服务,激发基层经营动力;三是单独制定小微客户经理管理办法,实施县域英才工程,为服务“三农”普惠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其二,以数字化转型重构服务范式,推动普惠金融经营管理模式变革。
在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农行深度运用大数据技术,重构批量获客、自动审批、自主用信、集中风控的小微信贷模式,推动普惠金融向线上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。随着科技赋能服务升级,普惠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温度不断提升。
数字化已经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。农行将数字化风控嵌入到普惠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,有效降低风险管理成本。2020年,农行成立数字化风控中心,对全行信用风险实施集中监控和集中作业,近年来累计集中处理1000多万条任务线索,为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筑牢了底线。
其三,创新信贷产品,以“科捷贷”破解科技小微融资难题。
针对小微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“轻资产、高风险、高成长”特性及融资困境,农行于2025年5月创新推出全流程自助办理信用贷款产品“科捷贷”,通过综合运用知识产权、创新积分、工商、税务、征信等多维数据,对优质小微科技企业核定授信额度。同时,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批方式,为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、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。
自“科捷贷”产品推出以来,取得了显著成效:截至2025年6月末,农行已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等累计989户小微科技企业提供“科捷贷”信贷支持,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达到36.4亿元,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,有效支持小微科技企业突破资金瓶颈,实现快速发展。
从行业角度,“科捷贷”为金融行业服务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了创新范例。“科捷贷”产品丰富了普惠金融产品体系,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边界,使更多小微科技企业能够享受到便捷、高效、低成本的金融服务。
正是通过不断探索普惠贷款风险管理新模式、新打法,不断推进普惠金融实践创新,农行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,持续打造国内普惠贷款供给总量最大、服务覆盖面最广、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的金融机构。
本文来源:轻金融微信公众平台
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大发88_App Store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、交流等非商业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大发88_App Store删除。